疫情影响下,这两年的求职者太难了!
就连往年香饽饽的计算机/软工/信息专业的同学们也碰了一鼻子灰,程序员 “35岁危机”和 “大厂裁员”的消息多次刷屏。
寒冬仿佛来临,计算机/软工/信息专业的同学还能怎么继续用代码改写世界呢?
【资料图】
我们去到8家公司,采访了11位相关专业的学长姐,看看他们的求职之路是否能为困境中的你提供方向。
软件工程就业方向一、“让这个世界移动起来”
欣沅极智嘉 Java开发工程师
职业路径
在研二上学期还比较迷惑,去参加校招的时候发现,机器人这个领域,其实发展的还是很快的,也刚好发现就是目前的这个公司,也是在做这个方向,觉得挺不错的。
从硕士毕业之后就直接来到了咱们公司,做Java开发工作。
工作内容&核心技能
具体的Java开发是去写每一个步骤的具体逻辑,我当前在做的一个项目是四向车项目。
我们需要在我们的系统里去创建一个机器人,再赋予机器人它的一些行为,像移动、停止这些行为,去控制这个机器人,去让它前进,或者让它去转弯。
我们还会做整个仓库内整个设备的调度,就假如说把一个货架,从二楼运到一楼,那我们可能会经过先让机器人搬运货架到电梯门口,我们再把这个货架移动到电梯里面去,再通过电梯把从货架从二楼搬运到一楼,再搬出来,让另一个机器人给它送到工作站。
硬技能的话应该就是自己的一些编码实力和对业务的理解能力。
软技能是沟通,虽然说你是一个开发人员,但是你仍然需要去和去向上沟通,去谈一些跟业务相关的需求问题,你和产品经理去沟通,可能有些地方你听不明白,但是你可以再去问,你就不要怕烦,在了解需求的这个阶段,你去明白了他要想要做的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能拿出一个他也满意、你也满意的东西的时候,其实你们的矛盾也就没了。
大学专业对工作的帮助
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学校的方面会给你下发一个课题,假如说做一个网站,或是做一个系统。从前方做需求分析,到最后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然后再测试,在学校学的是理论,在工作中我把这个理论拿来,直接就是进行验证。
产品经理给我们下发产品需求了之后,我们去讨论这个需求怎么解决,这个项目的整体设计我们要怎么去做,之后再去进行这个项目的一些详细细节设计。等敲定方案了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编码。
二、在北京看研讨会,从此迷上计算机视觉
郝兵联想研究院 算法工程师
职业路径
毕业之后想在计算机方面有些更深入的研究,期待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发现北京、上海的工作机会比较多的,所以说在考研想要考到北京。
在北京参加了好多技术研讨会,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次是,中科院自动化所60周年的活动,他们举办了一个技术讨论会,主要讲了计算机视觉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机缘巧合我跟我的室友参加了自从那个研讨会,当时我对这个发展方向比较感兴趣。研究生期间选修这方面的许多课程,课外的话就是网上的自学,也找了相关的实习。
毕业之后先后在新浪微博和阿里巴巴,2022年2月来到了联想,一直从事的都是计算机视觉。
我的榜样应该是我研究生期间的室友,就是为了做一个非常感兴趣的比赛。是个世界级的比赛。每天只休息5小时,连续工作了大约有一个月,当时他拿到了冠军。
工作内容&核心技能
我们工作比如在视频监控场景下,我们会用算法自动识别视频中的人物,他的性别、年龄,会先分析这些我们需要识别的这些数据,找到它们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学习算法的设计,然后训练模型,再把这个模型部署在线上来用。
例如,我们在街上背着包出去,放到了一个位置,我们走了,把这个包丢掉了,我们视频就可以自动的识别到你丢了包了,然后再尝试联系到你,进行提醒。
我认为脚踏实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质,我们算法工作需要做数据做算法以及上线,如果数据做不好,你算法再怎么去做可能都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所以说所有的事都要从基础做起,从数据再到算法,到上线,一步一步地来做,才能做到一个很好的项目。
遇到一个问题,你跟同事交流一下,可能给你一个更好的思维,可以让自己更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大学专业对工作的帮助
我觉得这个计算机视觉这个方向的逻辑思维,跟数学也是关系比较密切的。
比如说解一个数学题,你会从基础的条件,到最终的结果有一个逻辑性思考的过程,这跟我们的写代码也是非常相像的,而且深度学习,跟一些高数非常有关,懂一些高数的基本原理,有好的数学底层的数学素养,也是对我们以后职业发展是非常好的。
我是小学就最喜欢一门课也是数学,我觉得自己是特别幸运的。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
计算机就业方向三、创造一个东西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金鑫我是京东工业的,岗位是数据开发岗
职业路径
本科毕业,我觉得绝大多数人包括我是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的。
花了可能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跟同学一起去组了一个小团队,做了个机械臂。
当你在落地,你会发现,创造一个东西并没有我们一开始构想的那么简单。
这个经历其实最后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让我在这个比较泛的一个大的机器学习的这个概念里,找到了一个垂直的点。
之后又去读了研究生,我主要攻的还是像 NLP 、CV 这个方向。
工业互联网,在国内国外其实都是一个还在上升,它需要垂直到各个行业,你如果不了解那里面的工作原理、机理流程的话,你的 AI 只是一个经验学习,你需要一个动力,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我觉得有挑战的东西说明它一定是有价值。
工作内容&核心技能
我的岗位是数据开发岗,我第一个工作就是碳排放的一个工具。客户把设备的数据,比如说电表、水表,汽表给到我们,我们会根据他们的用电情况、煤的消耗量,去计算它的这个生产环节里头做了什么排放。
第二个偏隐私计算,隐私计算像有一些功能,比如说单方加密分析,我们在做分析的时候,一是做好用户的数据隔离,也可以做好他们的加密,让他们能信任我们。还有一个就是空调优化,就是怎么去智能控制它,让它去节能。
都是算法层面的,现在不是还是全栈的一个趋势。大家最希望去招揽的,我有一个同事也是十年大佬,告诉我,你就一技之长,你就很厉害,但是你有十技之长,你就通神了的那种意思。
大学专业对工作的帮助
如果不是这个专业,很多东西没法去融合到一起。现在行业一类瓶颈就是,在比较重的那些工业中,像锅炉优化,他们的技术人员是不懂AI的,懂AI的又不懂那些机理模型,工厂里头是怎么去运作的,两边的认知都是有偏差的。
所以如果中间有一个既懂这个,又学到那个的人存在的话,起码知道别人在讲什么,站在他们角度去思考,人家就知道为什么可行。
希望大家还是多去了解一下这其他行业的一些方向,然后给自己多拓展,拓展视野。自己去根据这些方向去思考自己到底想,为这个社会去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四、总结词要总结这个人最有力量的观点对别人有学习价值的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别人到底想要什么
梦豪快手 网络研发工程师
职业路径
我博士期间因为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所做的是这个网络系统方向,绝大部分毕业的同学都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可能做这种底层架构,基础设施相关的这个工作。
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来了快手,担任这个网络研发工程师,现在做高性能网络的这样的一些事情,还是很激动的,自己能在技术上有更多的精进,能够在国内或者甚至到全球,去引领某些方面的技术,但这肯定是我的一个期待。
工作内容&核心技能
快手其实是一家以视频推荐为核心的这样一家公司,每天的数据量是非常非常大的,海量的数据之下,其实主要用AI在训练,这个AI模型非常非常的大,它往往需要跑很多机器。
我做的事就是加速机器之间这个网络传输,让它能传的更快、传的更稳定,传的更好,经常也需要看一些前沿的一些资料。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跟业务的同学一起,如何让业务能够利用上这种高速网络提供的这种高性能的这种能力。
会跟合作厂商去交流,然后看他们的一些技术、他们的产品到底什么样子的,再结合快手就说业务团队的一些需求,看如何把这样的一个高性能网络给搭建,中间层的软件如何去研发、最后再落地上线,拿到真正的这个业务上的收益。
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你要去理解别人到底想要什么,而你能提供什么,你们俩是不是共同受益的,如果这个事儿是一个双赢的一个事儿,它推动起来肯定会难度小很多。
大学专业对工作的帮助
我现在其实主要在做高性能网络,本科期间那种,操作系统、网络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组成原理,都是跟这个方向特别相关。
在清华计算机系,实际上是一个浸入式学习,我博士期间的导师,他的一个观念就是说,实际上人每天其实你能高效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你剩下的时间,如果你把这些时间在其他方面去发展,去做一些社工,去换一下这个脑子,实际上是可以安排比较好。
像这种时间管理,跟现在的工作是一样的,到了公司之后其实我发现这种繁琐的事其实更多,你很多时候做事儿,你看如何去搞研发,如何去学习一些新东西,如何去把这种知识运用到公司的这种业务场景,去发挥它的一个作用。都是在这种可能开会的间隙,就是在不开会的时候,尽量就让自己专注起来,不要去玩儿手机。
信息类就业方向五、迷茫的时候就多去尝试
曦初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工程师
职业路径
我们的很多同学,基本都是做的程序员,去这种互联网大厂比较多一些,自己对这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后来发现宝洁公司,这边是能培养很多职业经理人,我也很好奇这样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工作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并且他们不限专业,给我一个很大的空间去尝试,也是这样一个机缘巧合来到这边。
工作内容&核心技能
目前做的其实更多类似于项目管理,比如说项目的进度,把我们的需求提出来,跟供应商的一些沟通,现在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就是一个线上系统的质量检测,用一个 AI 的方式去赋能我们整个数字化的创新。
大学专业对工作的帮助
我本身专业其实相关性比较高了,硕士时候研究的也就是 AI 相关的深度学习之类的。
之前更多的是一个数理的逻辑,包括这种思维的严谨性。现在在做的事情更多的是项目管理,会有一些技术的基本要求,但其实不需要我们实际上去相当于是编码。
虽然说性质不一样,不是在一个以科研为目的,更多地是以一个相当于商业导向的。
但其实了解这么一个技术的背景,对于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其实有非常大的帮助。
六、经营思维是很多人的天花板
邢进产品及用户运营
职业路径
大四保研之后,那个假期也没什么太多的事,我闲不太住,就创业,去做一个留学服务。
找了一个跟我同学的方向在做这个事,他得去国外这个阵地服务,是有一些工作要做,我在国内写代码,包括市场这两块都是我在做的,大概半年,有收入了,差不多800 多万的流水,利润是300多万。
毕业的时候,三个我自己的考虑方向,互联网大厂、金融公司、代码。代码可能长期做这个事,不是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像金融,有大概在两个月的周期,在私募实习过,我会觉得金融行业有点太一板一眼,太过分的对跟钱挂钩了;后续就找的基本上是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岗位。
我毕业就来了京东,以管培生的项目加入,最开始的时候在公司是做 3c 电子相关的产品;现在负责的是京东健康市场营销部的用户的相关的工作。
教育,医疗这两个唯一是互联网的线上率比较低的行业,行业的上升空间,或互联网化的程度的上升空间是比较大的,所以说就挑了这个行业。
工作内容&核心技能
我具体做的事情就是把用户怎么样吸引到互联网我们的健康平台上来,完成我们部门的整个用户的指标,制定一些用户接触到的产品工具,智能化触达的项目,让用户更简单地,更便捷地买我们的药,以及医疗服务。
市场营销是一个需要去有idea 的一个岗位,只沿着那些已经有的固有的动作在做,其实做不出来亮点。
所以说市场营销还有一个角色是你得去结合着你对用户的理解,对现在市场发展的理解,去判断到底现在用户怎么跟你打交道,是他更愿意去接触的,去引爆你的产品。
大学专业对工作的帮助
市场营销的工作和我的专业其实关系不是特别的大。
我在北航毕业的,偏航空方向的,做的是比如航班排序,比如说飞机哪个先飞,对于空域管理来说是好的。这些优化的策略其实是用在我平时的工作中的。
比如说举个例子,我要拉 1 万个新用户过来,我到底怎么拉这 1 万个新用户,然后用什么策略拉,到底制定什么样的营销的这个方式,促销的力度是多少。这些其实都是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测算的,其实有运筹的维度在里边。
学这个工科的过程中,会把我的整个逻辑思维锻炼得还比较扎实,评判一件事的价值,怎么去想清楚,以及怎么去反过来证明这个事确实是对的,商业公司做的所有的商业动作肯定是要有非常严格的测算逻辑,才能支撑这个商业公司比较稳健的向前发展。
你的经营思维是一定要有的,我会觉得是很多人不具备的,也是很多人发展的天花板的所在。
写在最后
尽管近几年招聘需求收紧,许多倚赖前沿科技发展的行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例如新能源、汽车、硬件科技、底层软件、高端制造,甚至医药健康等,跨专业、跨行业的技术人才就更稀缺了。
技术作为硬基础,相信未来可期。
祝愿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对口好工作!
延伸阅读: